【2021华侨华人文化周·电影赏析】命运之潮或不可抗逆,月华之美犹独自成诗——电影赏析《掬水月在手》受暨南学子热捧

发布时间:2021-12-01 | 点击量:3088

          1117日晚,华侨华人文化周电影赏析活动《掬水月在手》在我校石牌及番禺校区图书馆同步举行。

   《掬水月在手》是讲述加拿大华人、诗词大家叶嘉莹传奇人生的文学记录片。不同于前面三届以观影和学生就电影本身的问答为主,本次电影赏析活动首次采用观影+专家讲座形式,受邀专家为长于媒介文化和影视艺术研究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盖琪教授。

   活动严格按照新冠疫情防疫规定进行,共有70余名同学参加。番禺校区的同学通过线上同步的方式参与到讲座中来。电影赏析获得了线上、线下同学的热烈回响。

   在观影环节,同学们都被叶嘉莹先生坎坷曲折的事迹所感动,也深深折服于影片的影像之美、音乐之美、空灵之美。观影现场鸦雀无声,同学们的情绪随着电影节奏而变化,欢笑、悲伤、震撼相互交织。


(盖琪教授讲座中)

   讲座环节,盖琪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对“女性孤独”的表达》的短暂而精彩的分享,她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影片进行了深刻的主题解读。她认为这部影片触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命题——女性孤独,指出中国女性知识分子在父权制文化框架下所必然遭遇的孤独境遇和必须养成的坚忍品格,她鼓励新一代知识女性敢于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尝试在习以为常的场域中寻找新突破。此外,她还结合影片,解释了《掬水月在手》的标题、结构脉络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涵。

   在互动环节,线上线下观影同学十分活跃。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杨帆表示,观看《掬水月在手》这部影片十分享受,在古典文学的吟诵中,可以细细品味传统文化的美,叶先生更用自己的一生为这种美下了定义,做了注脚。盖琪教授女性主义的观点也带给她很大启发,她认为学术探讨一定是多元包容的,能够跨越种族性别,引发人们的共鸣。在学术成长过程中,应当学着肯定自己、表达自己,在让世界听到我们声音的同时,不断深入了解自己、反思自己,以此不断前行。

(现场同学互动)

   盖琪教授的女性主义解读不仅引起现场女生热烈反响,男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显示了作为女性主义讨论的可贵的“他”力量。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高维认为,作为一名男性,他所理解的“弱德之美”,是一种反求诸己,并不只是“在绝望之中的希望”那么简单,而是女性在父权框架之下展现出来的姿态,用一种完善自我的方式来完成对父权框架的反抗。最后,他用一句唯美而又深有意蕴的话,表达了对影片的独特感受,“掬水月在手,命运之潮或许不可抗逆,月华之美犹可独自成诗”。

(部分观影微札记)

   电影赏析活动结束后的采访交流中,同学们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等特别赞赏,特别是对邀请嘉宾点评分享这一形式表示了极高程度的欢迎和认可。番禺校区同学Ⅳ说,“活动形式特别好,很喜欢,这个电影本来相对阳春白雪一些,但是因为有老师点评,让我对这个电影的感受更加深刻”。总体而言,电影及嘉宾解读让在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悟,同学们纷纷以微札记的形式表达感言。相信同学们能进一步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暨大视察时希望暨大学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殷切嘱托。

   本次电影赏析活动同时是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光辉历程· 粤影风华——2021广东电影百场校园展映暨乡村行”之暨南大学专场,也得到了广东省电影家协会评论与交流委员会主任周文萍老师的积极支持,包括代为邀请专家、联络授权片源等。